技术文章

行业新闻 企业新闻 技术文章

消毒供应室设计要点

医院消毒供应中心

消毒供应室设计要点

一、设计原则

1. 分区明确:严格划分去污区(污染区)、检查包装及灭菌区(清洁区)、无菌物品存放区(无菌区),各区独立设置,有物理屏障分隔。

2. 流程单向:遵循回收分类清洗消毒检查包装灭菌冷却储存发放单向流程,避免洁污交叉。

3. 洁污分流:设置独立的污物入口和无菌物品出口,人员、物品流线分离。

4. 符合规范:依据WS 310.1-2016WS 310.2-2016WS 310.3-2016等标准,满足感染控制及操作需求。

二、分区设计

1. 去污区(污染区):

功能:接收、分类、清洗、消毒污染器械。

要求:负压(相对室外-5~-10Pa),设独立排风系统;配备超声清洗机、清洗消毒器、高压水枪、分类台、污物回收车;地面设防污排水坡度及地漏,墙面耐酸碱、防霉。

2. 检查包装及灭菌区(清洁区):

功能:器械检查、组装、包装、灭菌前准备。

要求:正压(相对室外+5~+10Pa),空气洁净度≥8级;配备放大镜/检查灯、包装台(不锈钢材质)、封口机、灭菌器(压力蒸汽/低温)、灭菌物品装载车;温度18~28℃,湿度35%~70%

3. 无菌物品存放区(无菌区):

功能:存放、发放灭菌物品。

要求:正压(相对室外+10~+15Pa),空气洁净度≥8级;配备开放式存放架(距地面≥20cm,距墙≥5cm,距顶≥50cm)、恒温恒湿设备;温度20~25℃,湿度35%~60%,避免阳光直射。

4. 辅助区域:含更衣区(一更、二更,分男女)、办公区、库房(清洁剂/包装材料/灭菌耗材)、水处理间(供应纯化水/软水)、维修区等,与核心区域有效隔离。

三、流程设计

· 物品流线:回收(污染器械)去污区检查包装区灭菌区无菌存放区发放(至临床科室),全程单向,禁止逆行。

· 人员流线:工作人员经更衣区(换鞋、更衣、手消毒)后进入各区域,污染区人员禁止进入清洁/无菌区,各区域设专用通道。

四、建筑与设施要求

· 选址:靠近手术室、ICU等使用部门,减少运输距离;远离污染源(如垃圾站、食堂)。

· 层高≥2.8m(考虑灭菌器、吊装设备安装),洁净区吊顶平整无缝隙。

· 地面墙面:防滑耐磨地砖(去污区耐酸碱),墙面瓷砖/环氧树脂(高度≥2m),阴阳角圆弧处理,便于清洁。

· 通风与空调:各区域独立空调系统,去污区排风(换气次数≥10/h),清洁/无菌区送风(换气次数≥6/h),气流从洁到污。

五、设备配置

· 去污区:全自动清洗消毒器、超声清洗机、高压水枪/气枪、污物回收箱、医用垃圾桶。

· 检查包装区:器械检查工作台、热封式封口机、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(根据需求配低温灭菌器)、灭菌物品装载架。

· 无菌区:无菌物品存放架、智能追溯系统(扫码出入库)、恒温恒湿柜。

· 辅助设备:水处理设备(反渗/软化水)、压缩空气系统、手卫生设施(感应水龙头、干手器)、洗眼装置(去污区)。

六、感染控制要求

· 防护设施:各区域配备防护用品(手套、护目镜、防护服、胶鞋),去污区设生物安全柜(处理特殊感染器械)。

· 清洁消毒:物表每日用含氯消毒剂擦拭,空气消毒(紫外线/循环风消毒机),每周空气培养;医疗器械严格遵循清洗-消毒-灭菌流程,灭菌效果每日监测(BD试验/PCD)。

七、人性化与智能化设计

· 操作便利性:工作台高度80~85cm,设备布局符合人体工学,减少弯腰/踮脚操作;流程标识清晰(颜色区分:红-污染、黄-清洁、绿-无菌)。

· 智能管理:采用CSSD追溯系统(记录器械全生命周期),灭菌器、温湿度实时监控,异常报警;设置物流传输系统(如气动物流),减少人工搬运。

规范依据

严格遵循WS 310.1-2016《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第1部分:管理规范》、WS 310.2-2016《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》、WS 310.3-2016《效果监测标准》及GB 50333-2013《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》相关要求。

X医疗净化_净化车间_整体实验室_中心供氧及废气废水设备

截屏,微信识别二维码

微信号:dfltxdy123

(点击微信号复制,添加好友)

  打开微信

微信号已复制,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!